查看原文
其他

陈秀珍 | 满屋尽是烙饼香

本号笔友 丁中广祥 2021-09-05


【往期回读】

蒋勋细说红楼梦合集

有客南方来

带父母进城

八月桂花遍地开

满屋尽是烙饼香

仪征 陈秀珍

作者陈秀珍女士,仪征人,1963年出生,扬州市作家协会会员。曾从事会计工作,退休后喜欢写点小文,多篇文章散见于《扬州晚报》《扬州时报》《江都日报》《仪征日报》《扬州诗文》《白沙》等。


八月十五月儿明呀,妈妈为我做烧饼呀,烧饼圆圆甜又香呀,一只烧饼一片情哪。尽管满街都是月饼烧饼,九十三岁的妈妈把传统习俗当回事呢,仍然传承老规矩,如今由嫂子全权接管承办。

小时候,过中秋节头一天下午,孩子们或睡或玩去了,家里愈加安静。妈妈、嫂子,一人做饼一人烙饼,闲人烧锅。八丈子的大里锅,烧稻草火,绕成一小把一小把添进锅镗,火候掌控适中,不能大也不能小。


妈妈从圆木盆里拽出发酵好的一团面,加点碱水,用力揉搓,搓得面团很顺手,想捏成什么形状都行的时候,先弄铜钱大一个,搓圆压扁放在火叉头上,在锅镗里烙熟,尝试碱头,合适了就可以包。薄薄的面皮,包一肚子馅心,不能露馅。往滚烫的铁锅上一贴,那受热的饼快速鼓胀,好似吹气样子,颜色由暗白渐变雅黄至硬壳直至焦黄。一个个铲下来,翻过来再贴。


满屋尽是烙饼香,烙好的饼两边都有点焦黄色。烙熟了的饼装在竹篾筛里,一筛子番瓜,一筛子萝卜丝,一筛子芝麻糖……糖是要计划的,做得少少的,甜甜嘴应应节而已。


刚烙好的饼又软又香,啃到嘴三下五除二滑进胃子了,半桩饭桩子,一口气吃十头八个不是问题。过一天冷的了,饼发硬了,放在饭锅头上蒸一下,同样好吃。十天半月天天都有饼子吃,肚子里有“硬货”,到中午放学不作兴唱“空城计”的。短时间吃不了的饼,又不像现在有冰箱,切成寸把宽的长条条,大太阳晒晒干,干得像铁块似的无法咬开,就放在早晚煮粥锅里,慢慢煮开。煮过的饼,软中有韧,咬一口饼子,喝一口稀粥,碱香扑面而来,连咸菜不用吃,爽爽滑滑吃得肚滚腰圆。


妈妈亲手做的香甜烧饼,啃一口,是满满的中秋喜悦。那种妈妈的味道,那种美好的滋味,无论吃哪个品牌的高档月饼,都是找不到的感觉。



农村人买不起月饼,就地取材,做一种本土月饼,用发面做皮,以萝卜丝、番瓜丝、芝麻糖等田里长的寻常食物为馅,虽不美观大方,但也能哄哄我们哦。同样能够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吗,全家团聚,门前赏月,氛围满满。


八月十五月儿明呀,妈妈为我做烧饼呀,烧饼圆圆甜又香呀,一只烧饼一片情哪。尽管满街都是月饼烧饼,九十三岁的妈妈把传统习俗当回事呢,仍然传承老规矩,如今由嫂子全权接管承办。


“管住嘴,迈开腿”,那只是口号。到了医院一体检,该高的不高,不该高的偏高,花里胡哨的月饼,高糖高脂高热量,眼花缭乱。吃——不吃,不吃——吃。眼睛着不得,肚里盛不得呀,吃是好吃,吃进去可扒不出来了。


土月饼菜多,油盐糖少,正好可以涮涮肚子里的油水,放到网上估计能成网红月饼。呵呵,开个玩笑,它的真正意义,其实更多代表的是一种人文情怀,能够让人回归温馨家庭、温暖家人、合家团圆、其乐融融的本真。
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